景德镇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宇欣 文/图常胜策略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今夏,珠山区全区100个“清凉驿站”悄然上线,饮用水、休息区、充电站……户外劳动者、外卖小哥和来往市民有了饮水歇脚好去处。
筑牢“红色驿站”,打造惠民枢纽
走进周路口街道的清凉驿站,里面景象让人眼前一亮:饮水机、医药箱、充电插座一应俱全,图书角、政策宣传架整齐排列,最特别的是贴在墙上的“心愿便利贴”,写满了群众的感谢:“这大热天的,能有个地方喝口水、歇歇脚常胜策略,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这些散布在街头巷尾的清凉驿站,成了户外工作者最贴心的“避暑港湾”。
“我们打造清凉驿站就是想给一线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累能歇脚’的服务。”周路口街道负责人介绍道。
聚合“红色力量”,激活治理动能
“一瓶矿泉水、一片西瓜,看似不起眼,但让我们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清凉。”在前进巷沿线,新村街道向阳岭社区党委组织的志愿者正在为高温下工作的一线人员派送清凉物资。李师傅一手拿着西瓜、一手比个大大的赞,对着镜头开心一笑。这份特别的温馨,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珠山区以党建带群建,整合“两新”工委、群团组织和行业主管单位等资源,用“物资+服务”双保障体系为社区民生托底。太白园街道党工委联合市总工会开设暑期托管班,解决职工子女看护难题;周路口街道党工委携手高校志愿者开展“送清凉”行动,精准服务户外劳动者;新厂街道党工委发动职工捐赠闲置物品,充实驿站物资储备,让关爱触手可及。
聚焦“急难愁盼”,定制暖心服务
“这个制冰机太实用了!”外卖小哥小李用太白园街道“爱心茶吧”的冰水紧贴手机,给手机也降了降温。各驿站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准发力,量身定制各项服务,让清凉驿站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管家”。走进经开区三宝村,这里的驿站既是游客的“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路线规划、行李寄存等一站式服务,还为旅客、周边环卫工人、景区工作人员提供纳凉场所。来自杭州的游客张女士点赞道:“寄存行李后轻松游玩,回来还能喝到冰镇绿豆汤,太周到了。”
在珠山区的大街小巷常胜策略,清凉驿站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